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行业热点

随着食品加入益生菌及其广告的宣传,“益生菌”一词被大众所熟知。经常有宝妈问:小孩体质不好,经常感冒,能不能吃点益生菌?又或者,宝宝不爱吃饭,可不可以吃益生菌帮助消化?似乎吃益生菌对宝宝身体都有好处,真的是这样吗?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对益生菌究竟知道多少呢? 什么是益生菌 益生菌是指给予一定数量的、能够对人体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是从动物、植物、人体中分离出的正常菌群,经过多道工序后生产出的活菌制剂。通过服用益生菌,进入人体肠道,使肠道菌群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与人类互利共存,从而发挥保健作用。比如,它可以促进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能够减少肠道内致病菌的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助于增强肠道的免疫力;还可以预防乳糖不耐受症等相关疾病的发生。通常认为正常人服用益生菌是安全的,但也有报道,一些有基础疾病的病人,服用以后可能导致菌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风险。 目前在国内上市的作为药物使用的益生菌(简称“药用益生菌”)主要为肠道微生态活菌制品。常见有单菌种制品,如双歧杆菌(丽珠肠乐)、地衣芽孢杆菌(整肠生)、蜡样芽孢杆菌(肠复康、源首)、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米雅、宝乐安、阿泰宁、常立宁)、凝结芽孢杆菌(爽舒宝)、布拉氏酵母菌(亿活)等;有二联菌种制品,如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常乐康)、枯草杆菌二联活菌(美常安、妈咪爱)等;有三联菌种制品,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培菲康、贝飞达)、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金双歧)等;还有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思连康、普乐拜尔)等四联菌种制品。 什么时候需要补充益生菌 肠道菌群和人类之间一直保持着动态平衡的共存关系。当这种平衡被打破,导致菌群失调时,可能会引发疾病或使病情加重。在这种情况下,适当补充益生菌可以帮助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需要补充益生菌,因为抗生素除了杀死致病菌外,也会破坏体内的益生菌,进而破坏微生态屏障。 2.腹泻会导致大量益生菌流失,进而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为了维护肠道健康,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可以补充益生菌,重新建立肠道菌群的平衡状态。 3.随着中老年人肠道功能的逐渐减弱,其中包括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减少。为了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可以适当地补充益生菌。 4.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便秘和消化不良等症状。为了缓解这些身体不适,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可以适当补充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 使用益生菌有哪些需要注意 1.储存和服用注意事项:药用益生菌有胶囊、片剂、散剂、颗粒等多种剂型,对保存和使用温度有一定要求,通常不应超过25℃,有些需要在冰箱冷藏。益生菌是活菌,服用时应用低于40℃的温水或奶冲服,水温过高会把菌杀死。 2.当益生菌与抗生素同时服用时,应先服抗生素,间隔2~3小时,再服益生菌。布拉酵母菌、酪酸梭菌和芽胞杆菌制剂对抗生素不敏感,可以与抗生素同时使用。 3.当益生菌与抗生素、蒙脱石一起使用时,建议抗生素最先服用,再服用蒙脱石,最后服用益生菌,而且每种药物之间间隔1小时。 4.有些益生菌制品中含有牛奶成分,对于牛奶过敏的小孩可能会发生过敏症状;有些益生菌可能加重某些类型腹泻病人的病情。 健康人群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益生菌,益生菌不是越多越好。因为肠道内的菌群一直在保持平衡状态,过多的益生菌只会被排出体外,对人体没有任何益处。如果出现需要使用药用益生菌的疾病,也最好遵医嘱服用。 (来源:福建卫生报 作者:刘长灯 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 药剂科 主管药师)...

中医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表示,应从研究挖掘、标准制定、传播推广、产业发展四方面共同发力,加快推进“中医生活化”,服务民众健康福祉,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从中医药发展史可以看出,中医药理论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发展和壮大也与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关。中医药理论均来源于人们长期对日常生活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总结,中医望气色形态、闻体味口气、问患者感受、切脉象变化,以及针灸、推拿、服中草药等具体的诊疗方法等,均来源于生活,也适合在日常生活中推广和运用。中医药发展史也是日常生活发展史,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当前,“中医生活化”在很多方面同样有明显的体现。比如“上火”“湿气重”等中医药用语已成老百姓的日常用语,治病有忌口也成为民间普遍遵循的规律。甚至在菜市买菜时,老百姓也会根据中医药相关理论和家人的体质挑选食品。尤其是每年的初伏到来时,贴三伏贴的患者大排长龙,已成为中医院的常见景象。很多民间疗法(如挑疳积、刮痧等)在一些地方十分盛行,寻求针灸推拿等治疗、自采草药煎服等,则更是司空见惯。 可以预见,中医药的未来仍然离不开生活这个肥沃的土壤。部分中医院“治未病”科室十分火爆,预示着中医药具有更加光明的未来。在应对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发挥的巨大影响力与独特作用将得到延续。当前在年轻人当中吹起一股强劲的中医热,既与我国大力推广中医药有关,也与年轻人对新生事物尤为好奇和敏感有关,更意味着中医药走进生活和广接地气,或将成为一股新潮流。 但要看到,“中医生活化”也存在一些风险,对此要划清界限,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法治社会,医生要有资质,不仅游医行走江湖已属违法,而且机构和个人在提供中医药诊疗时,也要具备相应资质,并获得有关证书。中医要生活化,但生活化项目不能侵入专业化领域,两者要确保泾渭分明。在无证行医、生活服务与医学服务相混淆比较普遍的当前,这类风险值得警惕。只有筑牢依法行事的底线,“中医生活化”才能做到趋利避害。 “中医生活化”既涉及中医药发展的大方向,又关系到老百姓的小日子;既需要整体布局和宏观推进,也离不开民众的理解与支持。中医药走群众路线,个人要特别注重发扬“治未病”和重养生等中医药先进理念,并清除迷信秘方或“神药”等错误想法。在行动上,除要多接受中医药诊疗,更要将中医药深度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只要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医生活化”就会水到渠成,在促进公众健康方面发挥出更大作用。...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