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立冬时节: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立冬时节: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11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立冬,也是中国传统节日。“冬”表示时序终了,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立冬,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

《素问·四季调神大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即冬季养生,贵在养“藏”。故冬季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中的阳气好比太阳,失去太阳,万物无法生存。同样,人体如果没有阳气,也会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立冬养生

依照二十四节气,每年立冬之日至来年立春之时,是为冬季。故而,冬季进补,从立冬拉开序幕。

一、养生

中医认为,背部是人体经脉中,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足太阳膀胱经具有防御外邪侵入的作用。人一旦受寒,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或陈疾复发、加重等现象。对于老人、儿童和患有胃及十二肠溃疡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暖背尤其重要,穿一件贴身的背心就很好。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中医认为足底穴位与人内脏关系密切,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足部保暖方法,一是穿好鞋,防过紧、过松、过薄,袜子以棉袜为好;二是平时多活动脚,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三是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温度以50至60摄氏度为宜,能消除疲劳,御寒防冻,促进睡眠

在起居上,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的睡眠;衣着不要过少过薄也不要过多过厚。经常在室内活动的人群要注意使空气流通,不同人群养生有别

二、吃抗寒食物

民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能起到御寒作用。增加热能的食物有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等,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遵循少食生冷的原则,但也不宜过食燥热之物,可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如牛羊肉、乌鸡、鲫鱼、豆浆、牛奶,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如萝卜、青菜等,避免维生素缺乏。

“冬令进补”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特别是老年人,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不能摄入太多,以免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可以吃一些炖母鸡、精肉、蹄筋,经常饮用牛奶、豆浆,这些对血脂影响都不大,还可增强体质。

有些食物能增强人的抗寒能力,如海带、紫菜、发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含碘丰富的食物;增加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C,也可增强耐寒能力,并对血管有保护作用。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制品、酵母、叶类蔬菜等,它们能提供人体耐寒的必要元素。

三、不同人群养生有别

立冬后到春节前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个比较危险的时期:

1、老年人很多患有慢性病,有些慢性病在冬天容易加重,原因是冬天天冷常引起感冒,而感冒会加重慢性病病情,所以这个时期老年人的死亡率较高。

2 、老人阳气和阴气皆虚,“冷”是一个致病因素,冷容易伤阳气,心脏易出问题。

3 、冬天万物凋零、景色萧条,老人的户外活动相对较少,情绪容易低落,易患老年抑郁。

所以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保暖,同时还要保持心情舒畅。好心情可以通过外出活动、听戏曲、看书等方式来实现。

冬季属阴性,女性也属阴性,女性在这一时期更应该注意保养,特别是更年期女性和老年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气偏盛,常出现出汗、脸红等热症,出现这类症状应到医院辨明症型,及时调理。而老年男性则正好相反,常感到怕冷,而且后背与手脚易受凉,因此要注意手足后背的保暖。此外,儿童冬季易患流感、发烧等症,应注意防范。

四、穴位按摩

立冬『养肾』常按揉4个穴位

立冬节气重在养肾,既要顾护肾阳,还要滋养肾阴,平衡阴阳才能健康。养肾可以重点按摩或艾灸以下4个穴位,持续一段时间,才会有保健效果。

1、肾俞穴

肾,肾脏也。俞,输也。肾俞,是指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定 位

在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按摩方法

两手搓热,用手掌在肾俞部位做上下擦动的来回按摩,每次50-60下,持续10-15分钟,左右两侧同时或者交替进行,直至腰部从里往外微微发热为宜。按摩肾俞,温补肾阳,对于改善肾虚腰痛、精力减退具有保健治疗效果。

2、神阙穴

神阙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灸神阙,有沟通上下之功效。

定 位

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

按摩方法

双手叠加,顺时针打圈按摩腹部,艾灸等温热脐部,适合阳虚体寒者采用。

3、涌泉穴

《黄帝内经》:“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定 位

在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首穴。

按摩方法

用右手中间三指按摩左足心,用左手中间三指按摩右足心,左右交替按摩60-80次,直至足心发热为止。每天按摩,可温补肾经、益精填髓,治疗足寒症等。

4、太溪穴

太溪,顾名思义也就说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如果肾水充盈,精之充足,肾的“原阳”或者说“真水”才会发挥其作用,温润营养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定 位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和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

正坐或平放足底,用拇指、食指紧捏脚后跟的皮肤,右手按摩左脚,左手按摩右脚,做向外拉提的动作,每捏3-5下,提拉太溪穴1次,以感觉疼痛为度。

标签:
,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