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冬至阳生春又来

冬至阳生春又来

明日,冬至。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因此有“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说法。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对此现象就有认识。冬至不仅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古老而重要的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冬至的节俗在传承和演变中,依然和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的生活息息相关,并衍生出更多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阴极之至,阳气始至

今年12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太阳黄经达270°。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古人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大致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数到九尽春深,正是一个由冬寒到春暖的渐变过程。冬至前后,虽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但这时地面在夏半时积蓄的热量还可提供一定的补充,故这时气温还不是最低。“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但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仍比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少,所以在短期内气温仍继续下降。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天文学上也把“冬至”规定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南朝梁人崔灵恩撰写的《三礼义宗》记载:“(冬至)有三义: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谓之冬至也。”古人认为冬至为“阴阳”相争之日,是预测一年晴雨、冷暖的好时机。以冬至为界点,古代节气开始新的轮回,《淮南子》记载:“距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陈志岁《载敬堂集》载:“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又谓,冬至,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贺冬祭祖,冬至大如年

古代时,人们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而且有庆贺冬至、祈福、祭祀的习俗。从周代起,冬至这一天就有祭祀活动,《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这天,百官放假休息,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天子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在明朝和清朝的时候,更是把冬至这天设置成专门的祭天大典,甚至还要求大臣们把冬至当作过年一样。

如今,冬至依然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节日。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北京地区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在山东和宁夏地区,有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在江南水乡,有冬至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在六朝古都南京,冬至要吃小葱烧豆腐。在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地区,冬至日有吃糍粑、汤圆的习俗,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汤圆也称汤团,“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古人冬至日还有玩冰、数九九消寒图、穿新衣的习俗。在五代王仁裕所撰写的《开元天宝遗事》中,描写了杨贵妃在冬至玩冰的场景:“冬至日大雪,至午雪霁有晴色,因寒所结檐溜皆为冰条。妃子使侍儿敲下二条看玩……”

北宋时,冬至一到,人人都会穿上新衣,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累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关于“数九”习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公元550年南北朝时期梁朝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到了明代,又在士绅阶层产生与发展起“画九”、“写九”的习俗。画多为梅花图,也是应时应景,花萼加花瓣总共九九八十一片。书法最常用的是“亭前垂柳珍重待春?L(风)”,九个字、每字九笔,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诗词贺节,抒发情思

自古以来,冬至的地位不亚于新年。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也留下了不少关于冬至的诗词。

“相传冬至大如年,贺节纷纷衣帽鲜。毕竟勾吴风俗美,家家幼小拜尊前。”《清嘉录》引用的徐士?f这首拜冬诗,不仅描写了当时人们过冬至的情形,还点出了冬至日拜尊长的习俗。唐代杜甫《小至》云,“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就描写了冬至一到阳气初动的气象特点,他的另一首《冬至》诗,则描写了客居他乡逢冬至非常思念家乡亲人的感受,“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在冬至这样的日子里,如果不能与家人团圆,不能与好友相聚,对古人来说是非常孤独寂寞冷的了。对此白居易也深有同感,他在《邯郸冬至夜》中写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南北朝诗人鲍照在《冬至》中写道:“舟迁庄甚笑,水流孔急叹。景移风度改,日至晷回换。眇眇负霜鹤,皎皎带云雁。长河结,层冰如玉岸。”通过日晷影移的变化,反映了冬至日的到来,同时描写了鹤负霜、雁带云、长河结冰的冬至景色,抒发了时节易逝,人生难免聚散离合的愁情思绪。

同样的情感,不只鲍照所有。宋代诗人梅尧臣在《冬至感怀》中感叹道:“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宋代诗人朱淑真《冬至》也有诗云:“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老人畏添岁,每叹时序速。今朝阳始生,在易得来复。扶衰奉先祭,拜起赖童仆。儿曹亦寿我,鱼兔随事足。欢言为一醉,家酿及新熟。占年当得稔,喜笑动邻曲。冀从宿麦始,载重车折轴,明年秋社时,处处餍酒肉。”从陆游这首《己未冬至》里可以看出,南宋时期的冬至日依然过得十分郑重。

遥想千百年前,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是那么的隆重多彩,天子祭天、百姓祭祖,百官朝贺、拜师尊长,阖家团聚、亲朋互馈,忙碌了一年的人们,从这天开始休养生息,并衍生出丰富的节日活动和民俗之乐。到了近现代,冬至仪式虽不及古人隆重,但其节日内涵和各种民俗却传承至今,不仅丰富了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的生活,也将历史的记忆印刻在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的骨子里。

标签:
,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