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健康家庭有了“国标”

健康家庭有了“国标”

“健康家庭”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年初,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开展健康家庭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健康家庭的基本条件、需要掌握的健康知识与技能都给出了要求,同时对运动、睡眠、刷牙等生活细节也给出了详细指导。可以说,健康家庭有了可操作的“国家指南”。

“健康家庭”需满足六大条件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实现全民健康的第一步。从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在全国开展了“五好家庭”评选活动,涵盖了爱国敬业、尊老爱幼、团结友善等多方面内容,但对“健康”的关注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优生优育层面,内涵拓展不足。多数人对“健康家庭”的理解停留在 “全家身体健康”上,真正的健康家庭什么样,每个人的理解不尽相同。近年来,江苏、浙江、广东等地提出了自己的“健康家庭”标准,此次《通知》则明确了“健康家庭”的定义。

该定义同时也是健康家庭需要具备的“6个条件”,即家庭成员履行自身健康第一责任,掌握必备的健康知识和技能,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传承优良家风家教,家庭环境卫生健康,家庭成员身体、心理和社会生活处于良好状态。此外,《通知》部署了4个方面11项重点任务,从5个层面提出了健康家庭建设的工作目标,包括到2025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25%;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30%。与此同时,每个村(社区)配备1至2名家庭健康指导员,到2025年末,覆盖90%以上的村(社区);到2030年末,覆盖100%的村(社区)。

“《通知》告诉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不能只关注家庭成员的‘健康状态’,更要关注每个人营造健康家庭的‘能力’和‘素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史宇晖表示,此次“健康家庭”政策的出台,契合了“健康中国”战略方向,是对健康城市、健康区县、健康乡村等内容的有益补充,更是实现“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小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到慢病管理、传染病控制,“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重视家庭的力量。”史宇晖称:“无论公立医院、社区卫生中心,还是民营医疗机构,都只能触及一小部分人,很难覆盖全人群。家庭就不一样了,以点带面,织起健康防护网,覆盖到更广泛、更全面的个体,其健康影响具有广泛性、持久性、积累性、交互性。”

不仅如此,来自家庭成员的“感化”,往往比任何宣教都“管用”。史宇晖指出,亲人之间最朴素、自然的情感关系,更容易形成自我内化,强化健康意识,驱动不良行为发生改变。以吸烟为例,戒烟者的动力往往来自孩子、伴侣等亲人的劝告和监督,这种家人间的健康互动,能让成功率上升。因此,以“家庭”为突破口,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可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庭“健康短板”真不少

我国有多少家庭能“健康达标”?史宇晖表示,目前还没有评估家庭健康水平的公认方法,但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可以从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中窥探一二。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5.4%。其中,仅“安全与急救”“科学健康观”的素养水平超过50%,其他如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信息、传染病和慢病防治、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均未超过30%。

史宇晖认为,不健康的家庭,最根本的是健康知识的缺乏,例如,不清楚母乳喂养的好处、不会根据包装信息选购食品、用药知识欠缺等,以及家庭关系不和谐、沟通方式欠佳,都会造成家庭成员身心问题叠加。她认为,当前我国大多数家庭仍存在不少“健康短板”:

饮食搭配不合理。当前多数家庭的膳食搭配都不太合理,我国人均烹调用油、猪肉、粮谷类食物的摄入量偏多,超出了推荐量,尤其是家庭烹调用油和盐都超出了推荐量的40%多,猪肉超出了30%多。跟推荐量相比,大豆及其制品摄入量低59%,新鲜蔬菜低47%,奶类及其制品、新鲜水果与推荐量的差距更达到90%左右。

作息习惯不规律。很多父母都有“晚睡综合征”,刷手机、玩游戏等不健康行为会不知不觉“传染”给孩子。调查显示,我国6~17岁青少年超六成睡眠不足8小时。2023年《医疗保健》上的一项研究显示,青少年每天看屏幕时间已超过 3 小时,眼睛长期靠近屏幕以及趴着或斜躺等姿势,导致了近视、胸椎疼痛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家庭负能量太多。家庭是心灵的港湾,如果亲子关系紧张、夫妻不睦等不良情绪在家庭范围内蔓延开来,危害是惊人的。例如,一些家长在外受了气,回到家中对孩子发火,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北京市就曾调查发现,高达56.28%的孩子表示“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

疾病管理观念差。如果长辈健康意识差,有病总是拖,热衷于吃保健品,相信偏方等,这些落后的观念会影响到家人。糖尿病就是一种典型的“家庭病”。英国搜集50万个家庭的医疗史后发现,如果家人中有一人患上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其他家人有50%的几率患同样的疾病。

卫生环境堪忧。家庭垃圾倾倒不及时,厨房生熟案板不分开,还可能滋生细菌,诱发胃肠疾病。家庭成员之间咳嗽、打喷嚏不注意,个人卫生不清洁等,都可能使家庭传染病风险升高。幽门螺杆菌感染就是家庭共患的一种常见疾病,带菌父母很容易因共用餐具等习惯而传染给孩子。

“健康家庭”尚需多方支持

健康家庭不仅是家庭幸福的基石,更是全民健康的基础。《通知》为此提出了5个层面的工作目标: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培育优良家庭文化、培养家庭健康指导员、建成家庭健康服务阵地、树立健康家庭典型。

史宇晖建议,政府和学术界要通力合作,提供不同维度的健康干预策略,推动政策落地。“尤其是家庭健康指导员的培养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她指出,家庭成员复杂,面临不同的健康问题,家庭健康指导员要掌握各类疾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完成老中青三代人的健康指导,难度非常大。她认为,可参照其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和培训模式,因地制宜寻求解决办法。

企业也可助力“健康家庭”建设,积极研发健康家庭所需的支持性工具、支持性器械等,为大家提供好用、便捷、有效的健康产品。媒体需要做更多的动员工作,挖掘典型案例,宣传典型经验,让每个居民都积极参与。

《通知》同时还发布了《健康家庭建设指南(试行)》,每一个家庭都可逐条对照,做好家庭健康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打造:

1.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室内外通风良好,无蚊蝇滋生地,无卫生死角,做好垃圾分类。每个家庭常备3种以上健康工具,如体重秤、血压计、腰围尺、控油壶等,配备家庭药箱,定期整理。

2.定期学习健康知识:具备一定的的健康信息辨别能力,家中至少一人会测体温、脉搏、血压,掌握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会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看懂食品标签。会使用网络预约挂号等智慧医疗服务,严格遵从医嘱。

3.养成健康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用公筷、不吸烟;每两年至少体检1次;控制肥胖,管好慢病;家庭成员间要互相关心,有效化解家庭矛盾,保障心理健康;成年人每天睡眠不少于7小时,未成年不少于8小时。

4.营造健康文明家风:遵纪守法,孝老敬亲,夫妻和睦,邻里和睦。熟悉优化生育政策,教育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破除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来源:生命时报  记者  牛雨蕾)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